调整作息时间:遵循 “早卧早起,无厌于日” 的养生原则,夏季日长夜短,清晨较为凉爽,可适当早起进行户外活动;中午 11 点至下午 3 点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,尽量减少外出,利用这段时间午休,既能避开高温,又能恢复体力。
优化室内环境:使用遮光窗帘或遮阳膜阻挡阳光直射,降低室内温度;选择在早晚温度较低时开窗通风,引入新鲜冷空气;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安装隔热材料,增强房屋的隔热性能。
选择清凉寝具:更换亚麻、竹纤维等透气性好、吸湿性强的床单被罩,能有效保持睡眠时身体干爽;使用水枕、凝胶枕等清凉材质的枕头,带来清凉舒适的睡眠体验。
材质选择:天然纤维材质的衣物是夏季首选,如棉质、麻质面料,它们透气性佳、吸汗快,能迅速带走身体产生的汗液,保持皮肤干爽;避免穿着化纤材质的衣物,这类衣物透气性差,容易导致身体闷热。
颜色搭配:浅色衣物对阳光的反射作用强,吸收的热量相对较少,因此夏季应多选择白色、浅蓝色、浅粉色等浅色系服装;而深色衣物容易吸收热量,会让人感觉更热,应尽量少穿。
款式设计:宽松的版型能让空气在衣物与皮肤之间自由流通,加速汗液蒸发,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,如宽松的 T 恤、阔腿裤、连衣裙都是不错的选择;紧身衣物会紧贴皮肤,不利于空气流通和热量散发,应避免穿着。
多吃清热蔬果:西瓜、黄瓜、苦瓜、冬瓜等瓜类蔬菜含水量高,具有清热解暑、生津止渴的功效;绿豆、红豆等豆类食材也是夏季消暑的佳品,可煮成绿豆汤、红豆粥饮用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清热利湿。
补充水分与电解质:夏季出汗多,身体不仅会流失大量水分,还会带走钠、钾等电解质,因此不能只喝白开水,应适当饮用淡盐水、运动饮料或鲜榨果汁,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;避免饮用过多含糖饮料和酒精饮品,这类饮品可能会加重身体脱水症状。
选择清淡饮食:高温天气下,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,应避免食用过于油腻、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以免增加肠胃负担;多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如凉拌菜、清蒸鱼、蔬菜粥等。
合理安排出行时间:尽量避免在正午时分外出,如需外出,可选择早晨或傍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;如果必须在高温时段出行,应提前规划好路线,减少在户外活动的时间。
做好防晒措施:出门前涂抹防晒霜,选择防晒指数(SPF)30 以上的产品,并注意及时补涂;佩戴宽边遮阳帽、太阳镜、防晒口罩,穿着防晒衣,全方位阻挡紫外线;随身携带遮阳伞,为身体遮挡阳光。
随身携带防暑用品:在户外时,可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、清凉油、风油精等防暑药品,以备不时之需;准备小风扇、湿毛巾等降温物品,感觉闷热时可随时使用,帮助身体散热。
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:夏季运动应避免剧烈运动,可选择游泳、瑜伽、太极拳等相对舒缓的运动项目,既能锻炼身体,又不会让身体过度出汗和疲劳;游泳是夏季最佳运动方式之一,在水中运动不仅能有效降温,还能锻炼全身肌肉。
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: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,以 30 分钟至 1 小时为宜;运动强度要适中,以身体微微出汗、呼吸平稳为度;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,避免脱水。
运动后科学降温:运动后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澡或吹空调,应先擦干汗水,休息片刻后再用温水洗澡;待身体恢复正常体温后,再进入空调房,防止因温差过大引发感冒等疾病。
上一篇:助眠热饮推荐:温暖一杯,一夜好眠
下一篇:高温外出的全面防护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