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政部《2025年1季度民政统计数据》显示,今年第一季度,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,相比去年同期的196.9万对,下降了8%。
而今年第一季度的离婚登记63万对,相比去年同期的57.3万对,升高了将近10%。
和去年一样,结婚的人少了,离婚的人多了。
当然,结婚的人少,有一个客观原因,就是现在的结婚大军主力是00后,而00后的人口数量本来就比80后少了约1/4,所以不能和十几年前比,只能对比近几年。
之前有一篇文章分析过,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原因。其中有一条评论是这样的:
观点没有对错,但观点有其成因。
在经济不发达的时期,一男一女组成一个集体,既能对抗经济风险,又能延续各自的生命,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,也有人在身边照应,这些,共同组成了“安全感”。
远的不说,就改革开放之前的三十年,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贫困地区,生产力低下,产能也低下,再加上刚建国没多久,本来大家的观念就没更新,而那个时代对普通人的劳力需求强大,大家早早出来工作,往往使得教育水平也不足。关于婚育,自然就按照传统观念,早早结婚生子,组建家庭,一起对抗风险。
而在移动互联网普及后的时代,许多婚育或家庭的负面事件,通过社交媒体,影响被无限放大。丈夫家暴妻子、为了财产假离婚变成真离婚、出轨、个人空间被育儿挤压得一丝不剩等等事件,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心里,刻下了阴影。
年轻人担心,本来美好的单身生活,万一结婚,会被潜在的这类事件影响,人生会变得惨淡,也就是”结婚增加风险”。
再加上,结婚的经济成本居高不下,男的给不起彩礼、买不起车房、养不起孩子,女的又能经济独立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,男的不敢结婚,女的不想结婚,所以结婚率一降再降。
但是细想下来,似乎大家都忽略了概率。
别人出轨,你的丈夫或妻子就一定会出轨吗?
别人家暴,你的丈夫或妻子就一定会家暴吗?
别人因为财产假离婚,你的丈夫或妻子也一定会这样吗?
根据全国妇联调查数据,2024年全国2.7亿个家庭中,有24.7%存在家庭暴力。
不可否认,因为人口基数大,所以24.7%算下来,具体数量也不少。但剩下的没有家庭暴力的75.3%,却是前者的3倍。
光明的一面,明显占比更高。
相信我们很多人,都刷到过许多短视频,在展现美好的家庭生活,这些就是实证。
本文可不是催婚,也不是美化婚育,我自己也是38岁未婚未育。
我只是觉得,任何事情肯定都有好坏两面,在看待一件事的时候,不妨从更多的角度切入,也许会收获不一样的看法,再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,也许会得到一个更优解。
上一篇:亚洲最大图书馆竟然在武汉!